顶点小说网 > 三国将军本纪 > 浅谈--程昱所言之意

浅谈--程昱所言之意

小说:三国将军本纪作者:大魏左将军字数:2351更新时间 : 2020-04-21 23:30:00
  单独开一章来聊聊在上一章中,程昱写给薛议的信中那句话。分享一下个人心得。

  一、“围而后降者不赦”的目的是什么?

  这个可以参考程昱说的一席话。

  《魏书》曰:太祖征马超,文帝留守,使昱参军事。田银、苏伯等反河间,遣将军贾信讨之。贼有千余人请降,议者皆以为宜如旧法。

  昱曰:“诛降者,谓在扰攘之时,天下云起,故围而后降者不赦,以示威天下,开其利路,使不至于围也。今天下略定,在邦域之中,此必降之贼,杀之无所威惧,非前日诛降之意。臣以为不可诛也;纵诛之,宜先启闻。”

  就是这个“诛降者,谓在扰攘之时,天下云起,故围而后降者不赦,以示威天下,开其利路,使不至於围也。今天下略定,且在邦域之中,此必降之贼,杀之无所威惧,非前日诛降之意。臣以为不可诛也;纵诛之,宜先启闻。”

  可见这个军令曹操当初的目的在于“开其利路,使不至於围也”,换句话说曹操是为了减少抵抗,少死人才下达的这道军令,而并非是因为曹操嗜杀才特意颁布这道军令的。曹操这道军令为了是少死人,而并非是为了多杀人,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‘“围而后降者不赦”才成为了一道软性命令。(这个下文论述)

  二、“围而后降者不赦”的对象是什么?

  有些人以此为依据黑曹操,自然认为这道军令里面包括百姓,但实际上这是无稽之谈。首先从史料记载上看,被“围而后降者不赦”针对的对象明明是士兵或者敌方将领,比如程昱那次就是指叛党的降卒,而于禁那次则只针对昌豨。

 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史料表明“围而后降者不赦”和杀戮百姓有任何关系。再者前面说了这道军令的目的,是为了少死人,是为了减少抵抗,也是为了立威。

  而屠杀百姓则完全和其原有的目的背道而驰。自古以来哪有靠屠杀百姓立威的?

  而且杀戮百姓,只会加剧抵抗,这点当年曹操屠徐州就吃过亏了,荀彧还找曹操谈话过。

  《荀彧传》:前讨徐州,威罚实行,其子弟念父兄之耻,必人自为守,无降心,就能破之,尚不可有也。

  故而“围而后降不赦”的对象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就是针对降兵和降将,至于包含百姓是没有任何相关史料支持的。

  三、为什么说“围而后降者者不赦”是软性命令呢?

  我之所以说这道军令是软性命令,就是因为有诸多“围而后降者”不仅被赦免还被重用的例子,而这一点也不奇怪。前文说了这道军令是为了减少抵抗,少死人,如果你的投降能减低曹军损失,就算你是被包围后才打算投降,曹操又何乐不纳呢?毕竟不能本末倒置啊。

  比如张辽袁涣陈群,这三人都是曹操包围下邳后才投降的,然后他们被杀了吗?没有,非但没被杀,还被曹操委以重任。其中倡导仁政的袁涣更被曹操钦佩,这也不奇怪,毕竟治理天下法儒都不可偏废。有点扯远了,言归正传,除了他们三个之外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。

  再比如关羽守下邳,后来也被曹操擒获了,曹操不也没杀关羽吗?(当然有人认为关羽主动开城门投降不抵抗曹军,对此我也不必哆嗦了。)

  还有昌豨,他最后虽然死于此法下,但在于禁之前他还被张辽包围后,而那时候昌豨选择投降张辽不也没问题吗?

  从于禁和张辽两人对昌豨的事情就可以看出“围而后降者不赦”多么开放了,张辽和昌豨谈笑风生将其劝降,但也没有因为违背军法而遭惩处,另一方面于禁则以法处死了昌豨也显得顺理成章,曹操只得感叹昌豨倒霉。

  不过从曹操最后说的“豨降不诣吾而归禁,岂非命耶!”来看,其潜台词就是要是昌豨来向我投降,我就会赦免他。

  还有崔琰审荣,也是曹操包围邺城后才投降的,而审荣的投降则更能说明问题了,要是‘围而后降者不赦’真彻底贯彻,那审荣投降也是死,干嘛卖城门啊?

  还有曹操讨伐壶关之时,也曾经下令破城后,杀尽抵抗的士兵。但在曹仁的劝说后,马上改变了注意,允许壶关守军投降,随之壶关守军还真投降了。(看来曹操当时信用度还挺高的)

  再比如曹操在迎战袁尚之时有这么一段记载

  “夜遣兵犯围,公逆击破走之,遂围其营。未合,尚惧,遣故豫州刺史阴夔及陈琳乞降,公不许,为围益急。尚夜遁,保祁山,追击之。其将马延、张顗等临陈降,众大溃,尚走中山。”

  还没完成包围的时候,袁尚的投降反而被拒绝,而进一步包围之后对于马延、张顗等临阵投降,曹操则既往不咎。后来陈琳也被活抓了,曹操没有用这道军令处死他,反而赦免陈琳之罪,让他在自己身边任职了。

  后来还有曹操围安定,杨秋投降,曹操也没有为难他。诸如这些例子比比皆是。

  综上所述,所以我认为“围而后降者不赦”是只针对降兵降将的一道软性命令。处置此事的将领有决定权力。

  以上内容,来自讨论观点。借此机会,还来谈谈作者我对曹操的看法。

  我喜欢曹操。

  我喜欢曹操是喜欢他的真性情,是他豪迈的气魄,是他所挥就的不灭的诗篇。

  建安中,曹操於南皮攻袁谭,斩之。操作鼓吹,自称万岁,於马上舞也。十二年,攻乌桓蹹顿,一战斩蹹顿首,系马鞍,于马上抃舞。

  这样一个打了胜仗,高兴的手舞足蹈,于马背上跳舞的人,与传统意义上的上位者不同,难道不值得喜欢么?

  我很反感一些人一说到曹操,就说屠城的。站在现代人角度,确实,屠城是一件不可取之事,我也反感;但是在古代而言,特别是乱世,开国之君,有一个算一个,哪个或者哪个的手下没屠过城?

  在乱世,帝王最大仁义就是打胜仗。

  因为打败了,不仅要死很多士兵,还要征更多是税赋,要征更多的士兵,丢了土地,百姓还要被敌人掳去。

  陆逊当年北上,没有攻破一座城池,仅仅是虏了一票百姓,就得了大功,当时还在集市的百姓愿意跟他走吗?中间又有多少百姓因为反抗死于士卒的屠刀之下?

  只有打胜仗才是对百姓,对自己人的负责。

  每一次出征,每一次打仗,所用所费都是百姓的血汗啊,哪有仁义可讲,哪有善恶可讲。

  但是我喜欢曹操绝不是因为他屠城,你喜欢刘备绝不是因为他抛妻弃子,他喜欢李世民绝不是因为他弑兄囚父。

  我喜欢曹操是因为魏武挥鞭有遗篇,你喜欢刘备是因为他百折不挠终有回响,他喜欢李世民是因为他万国来朝的大唐开创者。

  对着秦王粉说李世民弑兄夺位抓着不放,你这不是找骂么?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iquge99.cc。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m.biquge99.cc